教授

当前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师资队伍 - 专任教师 - 教授 - 正文

孙志虎

时间:2024-08-29点击数:

个人简介:

孙志虎,男,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东北森林的经营技术、碳汇功能评价和水文效应研究,在长白山、大、小兴安岭的天然林以及三江平原丘陵区各类人工林的碳汇造林和碳汇林经营方面开展了多项野外工作。共主持项目15项,集中于退化次生林生态系统恢复、人工林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计量与评价方面。主讲过《城市林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理论与应用》、《城市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普通生态学》、《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现代生态学研究方法》和《生态系统生态学》课程。出版专著2部(《大兴安岭森林碳汇计量评价》,科学出版社,2017.9;《长白落叶松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维持的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7),参与专著1部(《长白山林区中幼龄天然林优化抚育经营技术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6);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1项(落叶松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维持的研究,2012年,第1名),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

学习经历:

2002/09-2005/07,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生态学,博士

1999/09-2002/07,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硕士

1995/09-1999/07,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林业,学士

工作经历:

2024/09-至今,东北林业大学,生态学院,教授

2024/01-2024/08,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生态学科,教授

2008/09-2023/12,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生态学科,副教授

2014/03-2015/03,美国佐治亚大学,林学院森林经营方向,访问学者

2011/11-2012/05,韩国江源大学,林学院土壤方向,访问学者

2005/07-2008/09,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生态学科,讲师

2002/07-2003/02,辽宁工业大学,环境科学教研室,助教

代表性成果:

项目:

1. 干旱瘠薄地植被生态修复项目

2.水系沿岸湿地外围防护林生态修复项目

3.东北东部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突发性衰退机制

4. 云杉人工林结构及功能优化技术集成示范

5. 黑龙江东部山区天然次生林结构优化与固碳增汇功能提升技术研发与示范

6. 人工林林冠下红松定向培育技术推广与示范

7. 长白落叶松再造林的清林效应形成机制

8. 水曲柳大径材密度调控技术研究

9. 气孔行为对活体叶片气体交换特征影响的研究

10. 长白山区胡桃楸果材兼用林培育技术研究

11. 内蒙古现有林碳汇的计量评价

12. 水源涵养林流域生态系统经营技术

13. 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及其对落叶松幼苗生长的影响

14. 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定量评价

15. 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生产与碳汇贸易机制研究

论文:

1. 不同造林密度水曲柳人工林大径材培育首次间伐临界胸径的确定

2. 养分添加对白桦叶片气孔和气体交换异质性影响研究

3. 基于FORECAST模型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经营措施对长期生产力的影响

4.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幼苗分布格局及其研究方法的比较

5. 长白山林区天然次生林胡桃楸的适宜生长空间

6. 水曲柳人工林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7.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适宜经营密度

8. 间伐和修枝对白桦天然林林木生长的影响

9. 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水曲柳人工纯林表层根量的估计

10. 应用PV技术对北方4种阔叶树抗旱性的研究

专著:

1. 大兴安岭森林碳汇计量评价.科学出版社.2017

2. 长白山林区中幼龄天然林优化抚育经营技术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

3.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维持的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

4. 扎龙湿地植物志.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8

奖励:

1. 落叶松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维持的研究.2012年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第1名)

其他:

1. 2008年博士后出站报告:长白山西坡天然林生物量和适宜生长空间研究

2. 2005年博士毕业论文:长白落叶松人工用材林长期生产力维持的研究

3. 2002年硕士毕业论文:茶条槭、山荆子、山桃和山梨抗旱性研究

4. 1999年本科毕业论文: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树木关系定量化分析

联系方式:

邮箱:szhihunefu@163.com